電話:
400-0780-677傳真:
025-86644313
業內人士都深深地感受到,“MWC 2019”(2019年移動大會)這個行業“風向標”,反映出了與5G相關的3大深刻變化:
一是“MWC 2019”展示了很多真正的5G實際應用,而前幾年的MWC所展示的5G應用偏重于概念、想象;
二是“MWC 2019”展示的5G實際應用,都是基于5G現網承載的,其中的網絡設備都是可以規模供貨的商用產品;
三是5G與5G網絡設備幾乎同步問世,多家OEM廠商在“MWC 2019”發布其5G,部分5G可以在上半年商用上市,預計今年有40多款5G終端上市。
“看來,5G幾乎要從‘將來時’進入‘現在進行時’狀態了。”業內人士在“MWC 2019”現場紛紛感嘆到。
碼訊光電小編了解到:從大會期間的信息看來,幾大設備商都已有5G商用設備的規模出貨,并已在韓國、美國等實現*5G商用基站的開通上線。
GSMA于2月25日發布的“Mobile Economy 2019”報告預計,2018-2020年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成本開支總額將達4800億美元,而其中的一半來自于要在2020年之前發布5G商用服務的國家/地區——2019-2020年將有52張5G商用網絡。
對于5G商用的前景,GSMA也很看好,其在2月22日發布的“INTELLIGENT CONNECTIVITY”報告中指出,2019-2020年內,5G連接數(不含蜂窩IoT以及5G固定無線連接)將“快速增長”。串口服務器
為何說是“快速增長”?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從2019年的下半年開始算起,5G連接數在2022年底-2023年初的某個時間點達到5億,將只用約3年的時間。而之前,3G用戶達到5億用了10年、4G用戶達到5億用了5年。
綜上,端到端5G生態快速成熟,2019年注定將成為5G商用的元年,其后,5G商用將以超乎想象的程度快速發展。
所以,大家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在“MWC 2019”,移動通信基礎網絡運營商們所深入討論的,已經不是“要不要建設5G網絡”,而是“如何建設5G網絡”。
而至于“如何建設5G網絡”,在“MWC 2019”期間,有一家運營商得到了很高程度的關注。
那就是日本的“Rakuten”(樂天)。
“我們要通過建設一張端到端的、*虛擬化的云原生5G網絡為客戶帶來巨大價值”,樂天創始人Hiroshi Mickey Mikitani在“MWC 2019”期間的一次演講中說到。
他為何這么說呢?樂天技術官Tareq Amin補充介紹,憑借云的優勢,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企業已經達到了電信運營商們夢寐以求的效率水平。
Tareq Amin甚至還表示,樂天作為一家新的移動通信基礎網絡運營商,也要達到那樣的效率。
可以看出,樂天的愿景是,通過建設端到端的云原生5G網絡,達到類似IT業云計算的運營效率(比如業務敏捷),成本將由此得到節省,從而終惠及其客戶。
然而,*,建設具有端到端的自動化、可編程的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還要確保穩定性、可擴展性、靈活性,并且實現有效地管理成本,絕非易事,對于供應商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但是,2月12日,樂天宣布完成全虛擬化云原生網絡的現網端到端測試,成功地證明了其可以提供穩定的、可擴展的服務。
同一天,樂天還宣布,將有望從今年10月份開始基于這樣的端到端云原生網絡提供商用移動通信服務。由此可見,樂天認為,已經有供應商能夠滿足自己的相關需求了。
筆者在“MWC 2019”期間進一步了解到的情況是,目前,樂天正在建設上個端到端的全虛擬化、云原生移動網絡,而且從一開始就采用5G架構,其中數據中心、核心網、無線接入網、邊緣云的服務器均采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此外,該架構還基于英特爾在“MWC 2019”期間發布的FPGA可編程加速卡“N3000”。注:要論“靈活性”,FPGA就是半導體界的“瑞士”,這使得FPGA非常適用于云和邊緣應用。】
看來,建設5G,就是為了把5G用得更好,更快、更全面實現“5G改變社會”。
這一點,在“MWC 2019”上也得到了凸顯,筆者觀察到,業內人士都認為,5G的規模部署,亟需商業模式的突破創新。
而商業模式的創新,為客戶創造巨大的價值,需要底層5G網絡具備足夠的靈活性、可編程性、可擴展性、穩定性來予以支撐,看來,樂天已經大力邁出了相關步伐。
除了樂天,面對互聯網*的步步蠶食,突破管道化、低值化、邊緣化,通過云化網絡推進業務全面轉型,也已成為所有電信運營商的共識,其中不乏取得快速進展者——AT&T是典型代表。
2月28日,AT&T財務官John Stephens在摩根士丹利技術、媒體和電信會議上介紹,截至2018年年底,AT&T網絡功能的65%已經實現虛擬化;并將繼續對其進行重點投資,預計這一數值在2020年底達到75%。
回顧起來,2013年,AT&T開始聯手英特爾以及采用英特爾技術的一批型技術公司,對網絡進行云化改造,打造更靈活的、以軟件為中心的下一代基礎設施和服務。5年時間不到,取得了上述佳績。
為何能如此之快?AT&T Labs副總裁Chris Rice介紹,其中的一系列應用領域使用了內核數量顯著增多、虛擬化能力和數據平面處理能力獲得增強的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以前,AT&T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來對處理器進行改進。“新業務的上市時間,以及我們的總體擁有成本,正隨著英特爾每個全新產品家族的推出而不斷得到改善”,他說到。
網絡云化的快速推進,為AT&T下一代5G網絡的部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月9日,AT&T正式發布5G商用計劃,提出“在2020年早期實現‘全國移動5G網絡覆蓋’”的目標。
AT&T為何這么有底氣?筆者注意到,AT&T表示,其云化網絡將使得部署5G技術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將從2019年開始推進開源5G的發展,加速網絡開源軟件的部署。
在深深體會到云架構業務模式所能帶來的實際巨大效益之后,觀察到,AT&T也正在大力尋求把計算與通信的融合“下沉”到網絡的更低端。
其中具有標志性的事件是,1月21日,AT&T對外宣布了面向下一代商企業務的5G三大支柱——移動5G、固定無線接入、MEC(多接入邊緣計算)。
這一次,AT&T憑借其前幾年于“計算與通信融合”實踐上積累的豐富經驗,在5G MEC發展方面的行動顯得更為迅速。35天之后的2月26日,AT&T聯合微軟對5G MEC進行測試,其中使用了Microsoft Azure。在2018年5月,微軟面向Microsoft Azure發布“Brainwave”項目,采用英特爾FPGA打造實時人工智能(AI)主要架構。
這里說到的MEC,早在2016年4月份,3GPP SA2就將其列為5G架構的關鍵技術,這得益于邊緣計算技術的蓬勃發展態勢:自2012年以來,邊緣計算迅速發展,其中標志性的事件是,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在2014年成立MEC(移動邊緣計算)規范工作組(英特爾是發起方之一),并于此后在英特爾等企業的積極參與下進行MEC標準化工作,包括把MEC擴展為“多接入邊緣計算”(2016年)、發布3份MEC技術規范等。
在此過程中,邊緣計算和MEC也快速地“跨界”蔓延開來:
2016年9月,Audi、BMW、Daimler、英特爾、愛立信、華為、Nokia、高通發起成立5G汽車聯盟(5GAA)。
2016年12月,中科院沈自所、中國信通院、英特爾、華為、ARM、軟通動力等聯合發起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該聯盟旨在搭建邊緣計算產業合作平臺,推動OT和ICT產業開放協作,孵化行業應用實踐,促進邊緣計算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2017年8月,英特爾聯合愛立信、豐田、NTT等公司成立汽車邊緣計算聯盟(AECC),開發智能網聯汽車的網絡與計算生態系統。
上述各種重要聯盟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加速推動了邊緣計算的發展和相關標準架構的形成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驗證、測試、部署,也使得MEC成為5G的關鍵技術之一。這些跨界式的創新,預示著“5G+行業”正在醞釀著一鳴驚人的“爆發力”。
從上文也能看出,一直專注于底層技術的英特爾都是MEC非常積極的參與者。由此可以想見英特爾在MEC方面所積累的實力。“MWC 2019”期間,巴塞羅那當地時間2月26日召開的“中國聯通MEC邊緣云商用加速計劃發布會”上,中國聯通隆重揭曉了“2018年MEC邊緣云合作伙伴*”,英特爾名列其中。
在此基礎上,中國聯通宣布,攜手英特爾等合作伙伴在2019年開啟5G MEC邊緣云商用加速計劃,將在全國31省市加快MEC邊緣業務規模部署,拓寬行業合作、加速產業實踐。
同樣地,在5G MEC探索實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的中國移動,也于2月25日在“MWC 2019”期間聯合英特爾等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了“邊緣計算Pioneer 300先鋒行動”以及“2019邊緣計算試驗床”,拉開了中國移動全面有序開展邊緣計算相關工作的序幕:將在2019年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邊緣計算合作伙伴,助力商業應用落地。
圖: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與英特爾中國運營商事業部總經理葉唯琛
此外,中國移動還發布了一個重磅級的邊緣計算發展成果——OTII邊緣定制服務器。所謂“OTII”,就是“面向電信應用的開放IT基礎設施”。
為何說這是一個重磅成果呢?
MEC本質上是傳統電信網絡的轉型方向之一,從而需要發展能滿足5G邊緣應用需求的硬件架構平臺。由于MEC業務廣泛分布式覆蓋區縣、接入等各類邊緣機房,就使得:業務開展方面,為了減少上層多個虛擬基礎設施管理平臺和虛擬網絡功能業務的適配工作,底層硬件平臺宜盡量采用統一的設計和部件選型;部署環境方面,邊緣機房在機架空間、環境溫度穩定性、承重等方面無法滿足常規通用服務器的部署及運行要求,但是通過改造機房來適應現有服務器難度大、成本高,從而宜對服務器進行定制設計;運維管理方面,部署于大量邊緣機房的邊緣服務器需要得到強大的運維管理能力保障,比如統一管理接口、提高運維效率、故障診斷及自愈等。
據悉,此次發布的基于一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臺——Cascade Lake的OTII邊緣定制服務器產品憑其“深度定制、開放標準、統一規范”很好地滿足了上述需求,相比傳統服務器具有更小深度、更廣溫度適應性、前維護和統一管理接口等技術特點。
“可以推動未來5G MEC業務快速發展、減少運營商邊緣機房改造成本。2020年,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這款服務器的規模應用”,行業人士一致評價到。
除此之外,“MWC 2019”上的邊緣計算創新還有很多,比如,筆者了解到,愛立信與中興正在采用英特爾的下一代Snow Ridge(10 nm系統芯片)進一步演進其5G基站產品線,以提供市場的RAN計算解決方案;邊緣計算者英特爾還展示了開源參考軟件OpenNESS(開放式網絡邊緣服務軟件)工具包,目標是在網絡和企業邊緣推動開放式協作和應用創新。
從上文可以看出,在5G開啟商用元年的背景下,面對5G應用所要求的超寬帶、大連接、低時延、高可靠,整個行業都在加速從虛擬化、云化等方面實現5G架構體系的變革——包括云-管-端功能協同、軟硬件解耦、計算與通信融合。
5G來了,從核心網到邊緣,離不開“基于云的網絡轉型”這個“神器”。
而這背后,正是得益于IT技術尤其是云技術的進步。顯然,上述的從核心到邊緣的網絡轉型,需要得到底層技術的強力支撐,這從上文述及的樂天、AT&T、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能看得出來。筆者從“MWC 2019”觀察到,一直專注于底層芯片技術的英特爾,展現出了其在端到端網絡轉型方面的關鍵支撐能力。
“我們有強大的CPU產品線(至強/至強-D/凌動)、可以提高網絡可編程能力的FPGA技術、可以大幅提升網絡性能的各種加速器、諸如DPDK(數據平面開發套件)等豐富的軟件優化和開發工具,可以在性能、成本和能耗控制等方面滿足不同應用或用戶的工作需求。”英特爾專家向筆者介紹。